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魔力語文班-孩子們從遊戲中親近國語文!

魔力語文班-孩子們從遊戲中親近國語文!
http://www.qnews.com.tw/2011/07/29-1252.htm
【記者丁上/報導】為了讓孩子們從趣味活動中亦可以學習國語文,使孩子用詞能力變強,兒福中心於7月26日至29日辦理暑假系列活動-「魔力語文班」,約有50位小朋友參加。 這次活動該中心聘請林園國小的林彥佑老師擔任授課講師,有鑒於現今學童國語文能力普遍不足又缺乏學習興趣,林老師上課特別採用活潑、創意、趣味的方式,引導孩子熱愛語文,讓孩子顛覆了對語文的刻板觀念。
這次上課的內容有許多主題是學校課堂看不到的,包括看圖造句編故事的「圖畫想像」、一首詩句組成物品圖案的「圖像詩」、看圖說成語的「成語變裝」及「成語接龍」小組比賽,還有詩句排成迷宮樣貌,讓學童學習完整唸出的「詩意迷宮」,與訓練孩子創意聯想的「童詩創作」和「雲的綺想」等等…。每個主題都有一個語文的核心概念,就是要讓孩子發揮自己獨特的想像力,藉由老師引


導進而加強孩子的詞藻與用字能力。林老師認為,國語文不是只有國語課本,而是可以擴及到生活中的廣告招牌、日常用語、流行語,甚至可以結合藝術、邏輯及社會人文等,舉凡生活週遭的任何事物,都可以是語文教材的一部分。在學習過程可以發現到,有些小朋友思緒靈敏反應快速,很快就回答老師所出的題目,也有不少學生聯想力豐富,發表他們所創作的童詩,令在場其他小朋友都為他們的創作拍手鼓勵。 兒福中心表示,孩子們除了學習到好玩的語文外,也加強他們的作文能力,最重要的是能發現孩子們都能學得很開心,也希望日後他們在學習國語文時更能得心應手。在本次課程中,學童的表現普遍良好,上完後都認為國語文是可以多元有趣的,這也讓本中心有信心在未來多設計辦理相關的活動。


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100大學指考作文測驗評析-寬與深


100大學指考作文測驗評析-寬與深

今年的大學指考作文題目-「寬與深」,引用自吳寶春赴外參加麵包大賽,凱旋歸國後所說的一段話:「我會用『很寬很深』的方法繼續創作研發」,這句頗有「寬度」與「深度」的話,讓考生不得不在考場上,發揮自己的「寬度」與「深度」。

    相較於往年的作文題目:97年指考「專家」、98年指考「惑」、99年指考「應變」,今年的「寬與深」,反而更容易以自己及他人的親身經驗來詮釋,並輔以雙軌、並行、分立式的方法加以論述,其實只要對引言、題目反覆思考、推敲,回憶這陣子出現的新聞事件,應該不難發揮。



一、審題立意:「寬與深」是個並立式的作文題目,「寬」與「深」必須同時兼顧到,不可偏廢,可以先自己下一個定義,何謂寬?何謂深?寬可以是廣博、多元、拓展,深可以是專精、單一、紮根。

        看到這一類「並立型式」的題目時,可以看成「甲與乙」,並分成「有甲無乙」、「有乙無甲」,再陳述自己認為究竟是「甲」較重要或是「乙」較重要,或是兩者都很重要; 但很顯然的,從題目的引言中,可以看出,閱卷老師希望考生寫出「同等重要」的完整作文來。類似的並立型的題目,如「善與惡」、「強與弱」、「光明與黑暗」、「本土化與世界觀」、「自由與自律」、「生態保育與經濟開發」等,也不妨可以先練習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立意方面,也應先找到「想寫哪個方向」,才容易「取材」。若想寫勇氣,可以寫林義傑征服南極、沙漠的故事; 想寫命運,可以舉總統生命獎; 想寫孝順,可以舉孝悌獎及歷史故事; 想寫包容,可以舉多元族群、語言,也可以提到人心的包容態度。



二、事件闡述:考生若有留意這一年來的新聞,應當可以增加自己寫作的廣度。如陳樹菊的小攤販與大格局; 曾雅妮的認真執著與國際眼界; 女神卡卡的音樂世界與歌唱舞蹈的堅持; 周杰倫對音樂的多元包容與對自我的嚴格要求; 王建民在小聯盟與大聯盟的自我考驗與基本功夫的紮根。每一個成功的人物,其實不會只有「寬度」,或是只有「深度」,而應雙管齊下,才能增加自己的涵養。

        以吳寶春為例,他目前在學習「音樂鑑賞」,雖然和他的「麵包深度」沒有直接關係,但這種「興趣的廣度」可以陶冶他的性情,抒解工作上的壓力,提供他麵包創作的靈感來源。慈濟上人的寬度,在於包容的胸襟,不論老幼婦孺、貧富貴賤,都能秉持著寬闊的氣度,濟弱扶傾; 他的深度在於對佛法的鑽研與深究,成就了靜思語; 諸如此類的成功事件,不勝枚舉; 建議未來的考生,不妨多留意幾位成功人物的生命故事,以做為寫作的養分。



三、論點印證:然而,若只是一味地論述「寬與深」的並行,似乎缺乏論說文中「批判、印證、說理」的重要性。考生可以寫出「若一個人只有寬度,沒有深度」、「若一個人只有深度,沒有寬度」、「缺乏寬度也缺乏深度」,或許更可以突顯出兩者的價值。如「他喜歡到處學習,蜻蜓點水般地瀏覽,但僅止於表面學習,不擅於事物的探究,缺乏實事求是的功夫,以致於什麼事都學,卻什麼都不精」; 又如「他不愛到處學習,只愛在自己的領域下苦功,雖然別人所談的話題他總是插不上嘴,但是提到他的專業領域,就能侃侃而談」。

        寬與深,除了表面上的廣泛涉獵與專精探究,尚包括個人的社交手腕、豐富視野、接納心、包容力,與基本功夫的奠定、養成過程的循序漸進和學習過程的應對進退。



四、個人經驗:在生命歷程中,每個人一定體會過「寬與深」的重要。就以考生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時,當能理解到,考大範圍時,「寬」是重要的,但考小範圍時,「深」則相對重要,因為題目出得細,必須看懂每個字句與理解每個鑽牛角尖的題目。參加校際交流時,「寬」可能是重要的,因為要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同儕接觸; 參加學校小論文發表時,「深」可能是重要的,因為是對自己的專業研究做鉅細靡遺的說明。

考生將可在自己的經驗中,體會到一些名言佳句,並適時運用於文章中,如「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,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」、「大海不擇細流,故能海納百川,成就其深」; 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」; 又成語如左右逢源、博大精深、旁徵博引、深入淺出、廣結善緣、淺嘗輒止、不求甚解,也都可以間接表達出寬與深的概念。



、寫作注意要項:

(一)不可顧此失彼:切勿過度單一描寫「寬」或「深」,以免失去寫作的重心,況且從吳寶春的題目引導中,可以得知「寬和深」必須兩者兼顧。

(二)實例援引:引用實例時,最好取材大家都耳熟能詳、正面光明、積極進取、樂觀開朗、感人肺腑的例子,並且可以啟迪人性,足以做為大家的楷模,儘量避免負面、不友善的實例。

(三)文體選用:這是一個可以完全採用論說文的論點、正面論述、反面論述的寫作方式; 也可以採用生命觀照的記敘夾抒情的方式; 文體不是重點,重點在於通順,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。

(四)扣合題目:「寬與深」是個容易書寫生命歷程的題目,但也因此容易寫出太多感懷與經驗,而模糊了「寬與深」的焦點,例如,書寫快樂、認真、勇敢…等,也應想辦法扣緊「寬」、「深」,方不致於離題。



六、寫作後續效益:這次的作文題目,能夠讓未來的考生,逐漸關注「成功的人」與「生命的格局」,不論是過程的踏實、結果的豐盈、順遂的人生旅程或坎坷的命運,都能在當中淬鍊出「寬的廣度」與「深的厚度」。近來講求的學習生活化與眼界豐富化、掌握時事與關注議題、向名人學習與向偉人致敬,也在這次的作題目中,表露無遺。

完整表達的訓練方式

完整表達的訓練方式

我們常感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足,無法流暢、完整的語句,以致常不知所云,造成誤會。要訓練學生說話,未必要從演說、朗讀著手,其實,可以在國語課堂上,天天練習,必有成效。
一、 詞語解釋:老師出題:「『舞蹈』」的解釋為何?」甲生可能說:「一種表演、競賽、運動」,乙生說「配合音樂做動作的表演」,丙生說:「手腳要能協調的運動」,丁生說:「許多女生喜歡的活動」; 老師可以針對每個解釋加以引導,糾正觀念,釐清意義,取其精華,再讓學生將甲、乙、丙、丁所說的話,擇要串接成通順合理的解釋:「一種強調肢體動作的表現方式,通常配合音樂、節奏,老少咸宜」; 這是訓練邏輯、組織、詞語替換的能力。
二、 造句練習:許多學生會造:「媽媽穿得很漂亮」、「今天我七點就出門了」; 我常要求學生要造有「逗號」的句子,例如第一句可加上「…,所以大家都誇獎她」,第二句可加上「…,所以我是第一個到學校的。」這是訓練句子加長、想像情境、完整表達的能力。
三、 口語練習:當我問學生,今天帶幾枝筆時,學生會說:「六」; 今天天氣如何?「下雨」,這樣的回答只是「填充題」罷了,我們要學生可以達到「問答題」的完整表達; 如:「我今天帶六枝鉛筆」、「今天下著毛毛雨」。一般同學、師生間的閒聊大可不必「多此一舉」,但為了提昇完整表達的能力,可以運用這種方法; 這是訓練學生可以重新表述、精確表達的能力。
四、 覆誦:老師常會請小幫手到各班級、處室傳話,但學生常忘記該怎麼說,或語無倫次、漏掉重點。建議可以讓學生先將話「完整、清楚、緩慢」地說一遍。也可以透過聽一段話、故事、新聞,測試學生能聽到多少重點、說出多少重點; 這是訓練學生順序、抓住重點的能力。
五、 提示型表達:若要學生完整表述三十秒的「上台說話」,可能有些困難; 教師可以給予「連接詞」的提示; 例如:當學生說完「今天到了補習班寫功課」之後,就不知道要接什麼時,老師可以提示如「雖然、可是、如果…」,學生可能的回答為「今天到了補習班寫功課,『雖然』功課很多,『可是』只要能認真寫,一定可以完成,『如果』可以不要寫作業,那有多棒!」
「話」,每個學生都會說,但要有條理、有重點、完整表達,並非每位學生都達得到。建議教師可以針對詞語解釋、造句、課文提問、聽與說的練習,逐步改善口語表達的問題。

句子的深度練習

句子的深度練習
前言
許多老師感嘆學生語文程度不佳,請學生寫一篇文章,不是「支離破碎」就是「辭不達意」,再不然就是「錯字連篇」; 文章寫不好,有個很重要的關鍵,那便是「句子」的根基建立得不夠紮實; 在筆者的教學經驗中,發現只要能讓學生多練習「句子」,自然而然就能提昇其寫作的能力。本文的「融入式句子」範例,將以「辛苦」為題目,做各式樣的句子練習,教師不妨在教學時,適時讓學生交互使用。

壹、融入式句子練習
一、 融入修辭:在國小語文中,常見的修辭為類疊、譬喻、擬人、誇飾、設問。
(一) 加入「類疊」:媽媽每天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,非常的辛苦。
(二) 加入「譬喻」:辛苦的蜜蜂,就像考生一樣,每天都為下一步在打拼。
(三) 加入「設問」:他每天辛苦的賺錢,不知道自己的生活重心在哪?
(四) 加入「誇飾」:學生自行作答
(五) 加入「擬人」:學生自行作答
修辭技巧約有三十種,教師可以針對課本所出現過的,給予練習。
二、 融入成語:成語可以將眾多的字意濃縮為四個字,它是一種化繁為簡的表現方式; 現在有許多學生從課外讀物中「輸入」了很多成語,卻不知如何「輸出」應用; 教師可以選擇課文內、補充教材出現的成語,輔以造句來使用。
(一) 井底之蛙:他想要脫離井底之蛙的眼界,就必須辛苦、認真的讀書。
(二) 萬紫千紅:這隻蝴蝶在萬紫千紅的花叢中,辛苦的採蜜。
(三) 七上八下:拿到考卷之後,他心情七上八下的,只能怪當初他不辛苦唸書。
(四) 不約而同: 學生自行作答
(五) 多如牛毛: 學生自行作答
成語不一定要和「辛苦」的意思有關係,只要是「成語」,都可以透過字句的活用、想像,加以融入。
三、 字數限定:有些學生為了應付作業,所以造句總是停留在「有寫就好」的階段,所以常出現不到十個字的造句,如「媽媽很辛苦」、「我一直看書,很辛苦」;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,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造句必須達到十五、二十字,就算內容乏善可陳也無所謂,重點在於培養「增加寫作字數」的能力,也為「作文的字數」奠下基礎。逐步要求之後,將會出現「媽媽從早到晚一直忙家裡的事,相當的辛苦!」; 「我每天都讀書到晚上十點,感覺真辛苦」;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,再慢慢要求成語、修辭…等。
四、 融入節慶、人名:相信老師在批閱學生的造句時,一定有一種經驗,每個句子寫出來的,都和課業、打電腦、挨罵有關,這是生活經驗不夠所造成的; 教師不妨可以讓學生試著加入節慶、人名、旅遊景點、地名等,相信一定可以拓展視野,教師也不會批改得索然無味。
(一) 加入端午節:端午節一到,每位選手都奮力地划龍舟,真是辛苦呀!
(二) 加入多啦A夢:若你的身材像多啦A夢一樣,要減肥可就辛苦囉!
(三) 加入日月潭: 學生自行作答
(四) 加入花蓮: 學生自行作答
學生熟悉的節慶、卡通人名、偉人…,至少都十個以上,寫出來的句子一定豐富、多元,若能與同儕互相觀摩,必能提昇學習效益。
五、 融入句型:運用「句型」可以避免學生寫作的口語化。使用「句型」時,不需要求學生記誦「層遞、因果、條件、承接複句」; 學生只要能通順表達即可。
(一) 不但…而且:工人在大太陽底下,不但要挖土,還要搬重物,真是辛苦。
(二) 因為…所以:因為有辛苦耕耘,才有豐盈的收穫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。
(三) 只要…,就能: 學生自行作答
(四) 一…就: 學生自行作答
習作裡經常有「句型」的運用,教師不妨稍加指點,以期讓學生寫得更通順。
六、 融入名言錦句:這是修辭中的「引用法」,也是最有深度的造句之一,學生必須熟背名言錦句,才能使用這種方法。
(一) 一枝草,一點露:「一枝草,一點露」,就算你天生不如人,只要辛苦一點,就能出頭天。
(二) 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: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,雖然你辛苦的找了老半天,現在總算有個不錯的結局了。
(三) 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:
(四) 宰相肚裡能撐船:

貳、接寫、擴寫式句子練習:
除了採取「融入」的方式練習句子,教師也可試著採用「接寫句子」的方式,訓練學生對於「完整句子」的掌握能力。例如:
一、 沒有青翠的山林,…(融入成語)
二、 只要到了暑假,…(融入譬喻)
三、 跑跑卡丁車的電腦遊戲,…(融入誇飾)
四、 夏天酷熱的不得了,…(融入節慶)
五、 一想起這個恐怖的畫面,…(融入電影名稱)
學生可能的答案為:
一、 沒有青翠的山林,怎麼可能有鳥語花香的世界呢?
二、 只要到了暑假,我的心就會像籠裡的小鳥,急著想往外飛。
三、 跑跑卡丁車的電腦遊戲,好玩到我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。
四、 夏天酷熱的不得了,希望聖誕節的雪景,可以溶化我燠熱的心。
五、 一想起這個恐怖的畫面,我不禁想起以前看過的「驚聲尖叫」。

當然,讓學生在原本的句子裡,練習融入各式各樣的「指令」,也是很好的訓練方式,例如:
一、 草地長滿了花(加顏色)=>綠油油的草地上,長出了萬紫千紅的花。
二、 小魚兒游來游去…(加心情)
三、 高樓大廈落成了…(加時間)
四、 辦慶生會…(加入人物、地點)
五、 恐龍滅亡了…(加入體積)
六、 星星在對我眨眼…(加入數量)
七、 媽媽在廚房裡炒菜…(加入嗅覺或味覺)
八、 我做了一個夢…(加入誇張的想像)
學生可能的答案為:
一、 草地長滿了花(加顏色)=>綠油油的草地上,長出了萬紫千紅的花。
二、 小魚兒游來游去…(加心情) =>小魚兒慌慌張張地在水草裡游來游去,鑽來鑽去。
三、 高樓大廈落成了…(加時間) =>期待已久的高樓大廈,終於在捷運通車時落成了。
四、 辦慶生會…(加入人物、地點) =>派大星和海綿寶寶一起在沙灘上辦一場慶生會。
五、 恐龍滅亡了…(加入體積) =>孔武有力又巨大無比的恐龍,到底是何時滅亡的呢?
六、 星星在對我眨眼…(加入數量) =>數以萬計的星星,正在對我眨眼。
七、 媽媽在廚房裡炒菜…(加入嗅覺或味覺) =>媽媽在廚房裡炒菜,難怪傳來一陣陣撲鼻的香味。
八、 我做了一個夢…(加入誇張的想像) =>半夜三點,我做了一個夢,夢見電腦竟然自己開機。

參、縮寫句子練習
除了練習將句子「拉長」之外,也可以讓學生將句子「縮短」; 這需要考驗學生找出句子的「關鍵字詞」、忽略「修飾字詞」、文句重組的能力。
一、 藍藍的天,滿滿的幸福; 傍晚時分,耳邊捎來一陣振翅高飛的聲音。
二、 閒暇時,大家有沒有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,並且享受其中的快樂呢?
三、 在我們學校-高雄市林園國小的晨光時間,經常聽到教室傳來琅琅讀經的聲音。
四、 觀賞日本爆笑默劇時,小朋友熱情回應演員,時而隨著音樂打拍子,時而適時鼓掌喝采。
五、 他快樂的向前走,他快樂的哼著歌,他快樂的揮著手,感覺今天就要有好事發生了。
學生可能的答案為:
一、 傍晚時,耳邊捎來一陣聲音。/有一陣聲音在傍晚時捎來。
二、 閒暇時大家會找快樂的事做嗎?
三、 晨光時間,我們學校常可聽到讀經聲。/讀經聲常在早晨的校園響起。
四、 觀劇時,小朋友熱情又鼓掌回應著。/小朋友觀賞默劇時,熱情地打拍子、鼓掌。
五、 他快樂的向前走,邊哼歌邊揮手。

結語
要求學生寫好作文可能有些難度,但要求學生寫句子應非難事; 在筆者任教的班級中,每一課的造句練習,都是先「加油添醋,去蕪存菁」,再全班分享這道「滿漢全席」。句子的內容一旦充實,根基穩固了,要寫一篇作文,自然就容易多了!

新課綱之我見-國語文

最近收到了一百學年度即將施行的國語文97課綱,仔細閱讀了之後,筆者發現,這次課綱的調整,只重視表面,卻忽略了語文的內涵; 也難怪這些年來學童的學習,都不得其門而入。

原本的能力指標是採「A-1-2-3」,現在更改為「1-1-2-3」,亦即是說,將能力指標的項目序號從英文字改為數字,A到F全由1~6所取代; 92課綱將語文分為三個學習階段,現在更改為四個階段; 「漢字」改為「國字」、華語改為「國語」、「中華文化」改為「本國文化」; 原本的「念」改為「唸」; 「能認識各種文體的寫作要點,並練習寫作」改為「能運用各種簡單的方式練習提早寫作」; 「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記錄訊息」改成「能運用注音符號,記錄訊息」(只多一個逗號)…諸如此類; 唯一較大的變革,則是增加了「海洋議題」。

筆者認為,這些調整並不能真的提高學童的語文能力,充其量只是鑽牛角尖,做無謂的調整。若真的要更改課綱,應該從目前的教育現場所面臨的問題,擬出更切實際的能力指標,如:針對如何抓住重點,說出本課大意、如何達到書寫工整字體的能力、如何達到聽出有重點的話來、如何從圖像發展出創意想法、如何高效率閱讀…等,並配合更細項的能力指標內涵序號、分項序號,做為教師教學的參考,並輔以有效的評量方式,才能真正提昇學童的語文能力。

課綱是教科書編寫以及教師教學的依據; 要多方面落實語文教育,原本就得耗費龐大的人力、物力,然而,若只是將這筆龐大的教育經費,花在意義不大的表面功夫與政治外交手段,大可不必。

語詞的精緻與層次

語詞的精緻與層次
許多師長在改學生的作文時,總覺得:「奇怪,明明寫得很順,怎麼讀起來千篇一律,就是少了一點驚艷的感覺」。類似這種字詞句的「增強效果」,其實在古代的詩句中,就運用得非常頻繁,例如「春風又『綠』江南岸」、「商女不知亡國『恨』」、「爆竹聲中『除』舊歲」; 或者散文家不寫「玩潮、看潮」,而以「弄潮」替代; 歌詞中使用「『掀』起你的蓋頭來」,而不用「拿起、翻起、打開」; 因此,一字、一詞之差,就可以收到「畫龍點睛」之效。 現在最大的問題,在於許多學生對於作文態度漫不經心,不愛思考,不太打草稿,所以寫出來的詞大多是「平凡」的字詞; 這是因為平日人們使用的語詞,就是「常用、簡單、易懂」的詞,雖然普羅大眾但卻不夠優雅精鍊。舉例來說:「我『看』著這一隻貓」就可以透過語詞的層次,修改成「我凝視/注視/瞥見/遠望/近看/端詳/俯瞰/仰望瞪/盯/」著這一隻貓; 又如,「這『紅色』的花,真是鮮艷」,可以將「紅色」潤飾成「酒紅、桃紅、粉紅、鮮紅、朱紅」等; 「漂亮」可以「美麗、精緻、秀麗、壯麗…」等。因為部分學生詞語認識得不多,導致詞語運用有限; 我們可以發現,同樣描寫「風景」,每個作家使用的語彙、表達方式、景物描述、書寫技巧完全不同,甚至同一個作家在自己不同的文章,都有不一樣的詮釋方式,那便是個人的生活經驗而影響用字遣詞與思路,我們應當從中,試著「異中求同」或是「同中求異」,整理出屬於自己的語料,建立語詞資料庫,作為寫作時的參考。 除了精鍊之外,語詞的交替變化也是相當重要的; 有些人認為,只要能夠讓人讀得懂就好了,為什麼要使用「不一樣」的字詞呢?我們先讀一段文章:「校長說,現在的霸凌很嚴重,遇到被欺負的時候,一定要勇敢跟老師說; 老師也說,霸凌是不好的行為,她說,說話得罪人是一種言語霸凌,侵犯別人身體是一種肢體霸凌…」,短短的一段,就有五個「說」; 如果可以試著找出相關的替代語詞,如「校長『表示』,現在的霸凌很嚴重,遇到被欺負的時候,一定要勇敢『告訴』老師; 老師也『強調』,霸凌是不好的行為,她『認為』,說話得罪…」這樣不是更流暢,也不顯得拗口嗎? 當然,每個階段對於句子的表達,也會有不同的要求。如果高年級仍寫出類似「他長得很漂亮」這種很平淡、籠統、沒有深度的句子,也許可以試著請他聯想與「漂亮」相關的詞語,慢慢修改成「他長得一表人才/亭亭玉立/玉樹臨風,像…」,也許就提高了寫作的層次了。 除了動詞、名詞、形容詞可以使用更精準、生動的語詞,連接、轉折詞等沒有意義的詞,也可以試著替換,如「好像」可以用「猶如、好似、彷若、彷彿、一般…」替代; 「但是」可以用「不過、然而、可、然、卻…」。這就是詞語的多樣性與意義的一致性。 中國文化源遠流傳,歷經時代淘練下來的語詞,固然不勝枚舉。如何表達、如何詮釋,都考驗著我們的寫作能力; 下次當你寫完一篇文章之後,不妨再回頭檢視看看,有沒有哪些字詞,可以將它修改一下,變得更精緻,更有層次。

100基測作文評析--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

100基測作文評析--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

今年的基測作文題目,「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」,對大部分的考生而言,不難發揮; 有少數考生認為,在成長中,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家人幫忙打理好,似乎也無法「明白」出什麼道理來。以下,將從作文的幾個面向來探討這次的作文題目。
一、 審題:「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」,「我」是主詞,以個人經驗出發來描寫; 「成長中」的時間範圍,從呱呱墜地到目前為止,不用刻意描寫未來; 「逐漸明白」意即慢慢體悟、漸漸瞭解,需要寫出「漸進、層次」的感覺,而非「猛然驚覺」的強烈感; 「一件事」,只需寫一件,不用寫到二、三件。審完題目之後,就能抓出題目的正確方向了。

二、 立意:審完題目之後,先在腦海中構思,究竟想立出哪個中心思想呢?可以是類似品德教育中的中心德目,如友誼、和平、整潔、團結、負責、孝順、守法、誠實、積極…等,也可以是一段話,如「做人的道理、合作的可貴、人不可貌相、口說好話心想好念…」。也可以後「反面」來陳述,突顯出正面價值的重要性,如欺騙、逃避責任、自私、骯髒、計較、固執、鑽牛角尖、捉弄同學、小心眼; 書寫負面的事例時,也不要過於發牢騷,吐苦水,以免被視為「發洩情緒」。

三、 個人經驗敘述:從個人經歷過的事例來書寫,是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,也最貼近自我情感的。例如:「以前我有餅乾的時候,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吃,深怕分給同學時,自己會所剩無幾,漸漸的,我發現,每當我多分給同學時,就多一位親近我的同學,所以我逐漸明白到分享的重要性。」 也可以在負面的事件中,體會到錯誤價值觀的不可取,如「因為我結交到了愛花錢的朋友,每次出門總要買流行貨,吃流行酷炫的玩意兒,所以我撲滿裡的錢,隨著成長的腳步,越來越少,連自己的三餐都成了問題,所以,在擺脫這些朋友之後,我逐漸明白『追求時髦』不見得是適合每個人的。」

四、 新聞事件取材:題目當中的「我」,可以是「發生在我身上的」,也可以是「發生在別人身上,但對『我』而言是有所體悟的」。例如:「這次的日本海嘯,我看到台灣的同胞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懷抱著人飢己飢,人溺己溺的精神,我逐漸明白,愛是沒有國界的,每個人都要伸出援手…」。或者從負面的新聞事件來舉例:「我看到有人為了詐領保險金,而做出自殘的行為,也聯合醫師,做出不當的行為,…,慢慢長大之後,我接觸了更多的社會議題,我也逐漸明白,誠實才是做人的最高原則。」

五、 寫作要領
(一) 諺語、故事的引用:題目雖然是「我」,但適時的諺語、故事引用,仍有加分的效果。如「日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」,我逐漸明白閱讀的重要性; 「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,但智慧不能彌補道德的不足」,因此,我逐漸明白「道德」的重要; 又如「一塊披薩一塊錢」(分享); 「花婆婆」(環保); 「獨臂投手」(殘而不廢)都是很好的例證。
(二) 文體:這次的寫作文體,較偏重於記敘與抒情,但也可以加入一些說理的成份,增加說服力量。例如:「沒有樂觀積進的態度,怎能迎向璀璨光明的明天呢」,引伸出「我逐漸明白樂觀、開朗、積極進取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」。
(三) 事件背後的價值:切勿只是單純地描述一個事件,而應該要帶出事件的影響、啟示等價值,再從這些影響、啟示中,處理自己的感受,明白、學習到了什麼樣的道理,意即提高到寫作的「生命層次」; 也可以深一層的帶出,「希望可以『給別人』怎樣的生命態度」。
(四) 「成長中…」的鋪敘:許多人會在事件中不斷環繞,直接從事件中跳到價值層面,卻忽略了「成長中」的時間鋪陳; 最典型的寫法,就是寫出「慢慢長大之後,我終於領悟到…」; 可以寫小時候…,畢業時,國中時,我才逐漸明白這件事。
結語
這次寫作的後續效應,讓許多學生重視生活經驗的陶冶,也更重視成長過程的觀察。當學生都能留意生命過程的一切,打開敏銳的五感細胞,多感受,多體悟,相信就能對這次的題目得心應手了!

生字與詞語的創意教學

生字與詞語的創意教學
在傳統的生字、詞語教學中,總是採取制式又單一的教學方法,那便是國字、書空、注音、部首、造詞、解釋、寫圈詞; 然而,除了這些基本功之外,其實教師還可以思考許多有趣、創意的教學,在此,個人將曾經實施過的生字、詞語創意教學與各位分享。



壹、生字創意教學

一、猜字謎:這個方式,除了學會生字之外,還可以培養孩子腦力激盪,學生之間亦可自己出題,發揮想像力,美化辭句。如「北京的太陽」(晾); 「貝殼打戰」(賊)、「蟲躲在一斤的樹木旁」(蜥);「二十個老百姓」(蔗); 「用嘴巴說感恩」(嗯)。可以是這一課的生字,可以是單元裡的字,也可以是學過的字。

二、生字坐火車:此活動可讓學生瞭解部首、部件的概念。例如,有一列火車,依序載了許多旅客,包括「雨」、「木」、「目」,請問這個火車最後可以組成什麼字?(霜)。有一輛計程車,隨意亂繞,載了「巳」、「共」、「手」、「巳」,請問最後可以拼成哪個字?(撰)。有一朵烏雲「鑼」,要降下雨滴,請問這些雨滴由什麼部件構成?(金、网、糸、隹)。

三、文字運算:此活動可讓學生認識字的組成與排列方式; 讓生字不只是生字,而是可以結合數學與數字的概念,增加文字構造的趣味性。如「十+口+月」(胡); 「耳×3+手」(攝); 「ㄑ×3+田+木」(巢); 「吾-五+不」(否)。

四、切字合字遊戲:此為認識文字的結構。左窄右寬(淡、推、侷)、左寬右窄(劉、形、邵)、左中右三分(娜、澈、擲)、上中下三分(奪、翼、莫)、單字(曳、舟、丘)、品字形(晶、蟲、轟)。教師可將學過的生字,列在黑板上,再擺置各種字形結構的框,讓學生將生字正確放進去。

五、形音同一家:當教到「暮」時,可告訴學生,「幕、慕、墓」的注音均相同; 教到「方」時,可告訴學生「芳、放、彷」字形有一些差異,注音也有些差異; 教到「田」時,可提「田、由、甲、申」長得差不多,但是注音完全不同。此方式可讓學生多認識國字,並建立起形聲字的概念。教師也可以只說出「ㄔㄥˊ」的注音,讓學生寫出所有注音相同的國字,並交互觀摩、記誦。

六、瞎子摸象:找出國字相關的線索,讓學生說出或寫出正確的字。教師可任意說出這個字的部首、注音的聲母、韻母、音調、筆劃、可造什麼詞、什麼情況會用到…等線索,讓學生猜出這個字是什麼。例如:「有一個字,部首是火部,韻母是ㄢ,調號是一聲,筆劃是十三畫,火災時,燒東西時會出現,請問是哪一個字,請把它正確寫出來。」(煙)

七、查字典比賽:教師可以選擇教過或沒教過的字,讓學生查字典。可教學生,查字典最常用的二種方式,一為查部首(不知部首時,可以從字的偏旁來猜),一為查注音。在固定的時間內,看學生可以查出幾個注音、部首、頁數。須注意的是,要請學生寫下頁數,用意即是避免有些學生早已知道該國字怎麼唸。

八、找朋友配對:教師給學生字根,讓學生在字典找出可以配對出來的字。例如,教師給「登」,讓學生自己找出「鄧、凳、燈、瞪」; 給「寺」,讓學生找出「時、侍、待、特、持」。學生寫出來的字,可以是「形聲字」,也可以只是字形相近的字,此活動目的是要讓學生「認字」。



貳、詞語創意教學

一、語詞相對論:此活動主要是讓學童可以找出「正著唸」和「反著唸」都有意義的語詞,因而產生對詞語的興趣; 當學生程度較差時,可以請學生找出「注音相同」即可; 程度較好的,則要求「國字、注音」都必須相同。例如:「歡喜與喜歡」、「故事與事故」、「張開與開張」、「色彩與彩色」、「風暴與暴風」…等。

二、風馬牛不相及:教師可以任選(課本)二個詞語,讓學生拼湊成一個句子,俟學生熟悉之後,可以逐漸加到三個、四個詞語。詞語的相關性越小越好,也可以混入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、副詞等,主要是讓學生可以發揮想像力,將不同性質的語詞,串接成句。例如:「奇異果、黑板、蝴蝶」可以串接成「奇異果放在黑板上,就像蝴蝶停在板凳上」、「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顆奇異果,期待蝴蝶來品嚐」。

三、更上一層樓:此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可以找出「相似詞」,透過仔細、精緻思考,學習運用較高層次的語詞,以增加用字遣詞的功力,並學會交互利用不同的語詞,達到語詞替換的目的。低中高年級對於語詞的掌握均不相同,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,引導他們思考不同層次的語詞。例如:黃色可以提昇到金黃、黃澄澄、亮黃、鮮黃、昏黃; 白色可以提昇到乳白、牛奶白、慘白、純白、蒼白、灰白、白皚皚、白茫茫…等。

四、本是同根生(字形):可以將同部首的字組成有意義的詞語,或是將字形相似的詞歸類,此活動可以讓學生觀察字形、釐清字形,以免對文字造成混淆。如同部首的「游泳、河流、炎熱、彈弓、花苞、孩子、山巒」; 或是分辨「遊與游」、「稍與悄」、「診與珍」、「師與帥」。

五、門當戶對(雙聲、疊韻):同上述的分類方式,讓學生可以掌握注音的原則,並學會判斷聲母與韻母的異同,此活動可以延伸出繞口令,考驗學生的口語反應能力。如雙聲:琵琶、收拾、紙張、方法、勞力; 如疊韻:橄欖、探險、轟隆、黯然、關鍵; 雙聲又疊韻:秘密、朦朧、嬉戲、想像…等。

六、聯想:從一個詞,讓學生向外聯想出更多的詞; 可以由最原始的詞語,延伸出許多詞語,也可以針對一個詞,延伸出許多連續的語詞。教師也可以任意舉出二個詞語,讓學生自行透過想像,說出為何A可以聯想成B。如「飛機」聯想到空中、戰鬥、白雲、巨大、萊特兄弟…等。也可以從「飛機」聯想到「空中」,「空中」聯想到「白雲」,白雲聯想到「棉花糖」…。教師也可以說出兩個詞,如「證件、水果」,請學生說出如何把他們兩個聯想在一起。

七、語詞找家: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語詞做歸類,讓學生分辨其詞性,如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、副詞四個容易判別的。若是名詞,可讓學生練習單位詞; 若是動詞,可以讓學生比動作,加上形容形; 若是形容詞,可以讓學生練習加名詞; 若為副詞,則讓學生練習加上形容詞。如:給學生「收音機」、「外套」、「雞蛋」,讓學生快速說出「單位詞」; 給學生「跑步」、「喝水」、「睡覺」等動詞,讓學生比動作,並加上形容詞來形容表演者的動作…。

八、穿金戴銀:許多四字的語詞,其實是透過鑲嵌的修辭方式,讓二字詞語變成四字詞語; 可以讓學生找出課本中的哪些二字詞語,可以「穿金戴銀」,變成三個字、四個字,但不改變其原意。教師還可以透過這個活動,延伸出實數,虛數、對偶、類疊的概念。如「左右與一左一右」、「言語與千言萬語」、「鄰舍與左鄰右舍」、「山水與青山綠水」、「奔跑與東奔西跑」…等。

九、猜謎語:針對課文的詞語(名詞為佳),教師可以想出「謎題」,讓學生猜出「謎底」;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出題,讓老師、同學一起猜。此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能發揮創意,針對「詞語」的意義、性質、特徵,想出合適的表達語句。如謎題是「有一個東西,上面有很多數字,每天幾乎都會看到,不能吃,價格不貴也不便宜…」,謎底是「時鐘」。



生字教學是語文課程的基礎,語詞教學更是生字的向外延伸; 生字與圈詞,除了傳統的作業方式與教學方式,教師還可以透過許多有趣的遊戲,供學生學習,建立語文的「根基」。現在許多學生不愛寫字,不愛查字辭典,也許教師可以透過各種創意教法,逐漸喚醒學生寫字詞的心! 當學生能夠認得越多字詞,寫得越多字詞時,必能增加閱讀與寫作的能力。

廣闊的閱讀天空

廣闊的閱讀天空

閱讀教育行之有年,每一個學生也透過閱讀書本,看透古今中外,遨遊於知識寶庫; 然而,不論是閱讀、悅讀、月讀、越讀或夜讀,除了「書籍、雜誌、報章、刊物」之外,其實還有更多豐富的內涵。

一、閱讀廣告招牌:店家的廣告招牌相當有趣,這些大多是由雙關修辭組成。例如:「衣變再變(一變再變)」、「無心插柳」、「台雞店(台積電)」、「煎茶院(監察院)」、「飛髮走私(非法走私)」、「羊名天下(揚名天下); 教師也可以透過閱讀招牌的活動,讓學生根據一項物品,自行設計招牌。

二、閱讀歌詞:許多流行歌詞深具意義,值得將歌詞記誦下來,做為未來寫作的資料語庫。如蔡依林<台灣的心跳聲>提到,「少一點的仇恨,多一點的我們; 少一點寒冷,多一點溫存」; 任賢齊<再出發>提到「風大雨大太陽大,誰卡大聲誰就贏,不管這條路有多歹行,攏不驚」 ; 蕭煌奇<你是我的眼>:你是我的眼,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; 你是我的眼,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; 你是我的眼,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; 張雨生<我的未來不是夢>:「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,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,我的未來不是夢,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」…; 大部分的學生都極愛聽歌曲,也許可以試著讓學生從「閱讀歌詞」開始,培養對語文的愛好。

三、歌詞延伸:繼背完歌詞之後,也可以試著讓學生針對一句或一段歌詞,分辨其修辭、句型,如李玟<暗示>:「全世界只有你不懂我愛你」(誇飾); 萬芳<割愛>:「你的愛像火加速蔓延…」(譬喻); 楊培安<我相信>:「我相信自由自在,我相信希望,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…」(類疊)

四、閱讀圖片:閱讀圖片,仔細觀察,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。以繪本為例,<十二生肖><一定要比賽嗎>?當中有許多幅錯綜複雜又繞富童趣的圖片,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; 繪本<><小獅子多多>採取的筆觸與畫風又較特殊,也可讓學生比較與平時的圖像有哪些差異,融入美學的概念。其實,課本的插圖、掛圖、學生美勞作品、網路圖片,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。

五、閱讀照片:照片有別於圖片的是,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捕捉的鏡頭; 教師將照片融入閱讀時,活動也相當的多元,可以讓學生針對這張照片,訂一個十字以內的標題; 或是以記者報導的方式,寫下一段話; 或是將此張照片做為CD封面、書本封面、明信片,你想題什麼字,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。

六、閱讀影像:閱讀影像最重要的就是「讀完」影像之後必須提煉出核心價值來。有些學生看完影像後,問他說內容是什麼,卻說不出來,只知道「很好看」。透過閱讀影像,可以讓學生閱讀、背誦影像裡的「對話」,或是觀察人物的表情、場景的變換、道具的使用、配樂的呈現、說話的語氣; 每五分鐘為一單位,找幾個指標來討論。廣告、卡通動畫、無厘頭的短片也都是很好的素材。

七、閱讀文宣:包括廣告宣傳單、說明書、字條、公告、信件、留言、節目單、流程圖、地圖、時刻表等,讓學生可以讀懂這些文宣/文件所要表達的意涵。如:廣告單設計得很華麗,但唯一要表達的,便是「物美價廉」; 節目單插進了許多資訊,唯一要表達的便是「這是一場好節目」; 說明書讀得懂,才有辦法操作; 流程圖要會讀,才有辦法瞭解來龍去脈(2006PISA閱讀理解測驗,有一題即是太空人穿太空衣的步驟); 地圖讀得懂,才能明辨方向與地景。

八、閱讀生活:生活中的萬物,都可以用「閱讀」的態度來看待,包括展覽、活動、一花一草、大山大海、觀察人事物; 生活經驗愈豐富,就愈有背景架構讀懂一本書,自然而然就愈有能力寫出一篇好文章。閱讀即生活,生活即閱讀,應該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也應該讓生活週遭成為處處是閱讀的地方。

閱讀,不該只有「看書」而已; 試著讓孩子接觸不同面向的閱讀視野,也許可以逐漸建立起孩子的生活經驗與鷹架; 等到孩子接觸「書本」時,他會發現,這些書的內容和我的生活經驗吻合時,孩子就會愛上閱讀了!

作文的批改指導原則

作文的批改指導原則

當學生很辛苦地完成一篇作文時,有些老師開始擔心:「該從何改起呢?」究竟要修改到什麼程度?如何在字句行間,以最清楚又不失去批改原則,讓學生看得懂?因此,改一篇作文,絕非易事,要依循作文批改指標的原則,更是難以困難重重。尤其是中下程度的文章,往往被改得支離破碎,文句大搬家,錯字、贅字又圈又刪,發回給學生時,連學生都看不懂老師究竟在改什麼…; 再此,筆者提供幾種批改原則,供老師參考:
一、 文字句讀:「正確用字」與「文字工整」是作文最基本的開始,應要求學生多查字典,少寫錯字,並慢慢書寫; 作文完成後,也應檢查是否有漏字或贅字、簡體字,也要將注音轉換成國字(若沒有教過,則以注音取代)。在標點符號方面,學生最會用的,便是逗號(代表停頓)與句號(代表段落完成),因此,「一逗到底」是常有的事,若能教學生善用分號、刪節號、問號…等,將可以提高寫作技巧。建議教師在教學、批改標點符號時,可以酌以複習標點符號的使用原則; 標點符號雖然不直接影響「文字詞句」,但卻會間接影響文字的判讀,以及作者想達的情感、語氣。
二、 文字流暢,一氣呵成:要讓教師批改時感到流暢,最重要的便是學生的句子要通順,沒有漏字、多字、語詞誤用。教師可將學生的文句,讓全班試著唸唸目,抓出語病,提高語感能力; 平常亦可讓學生背句子,增加朗誦、書寫文句的流暢度。例如某三年級學生的句字:「幾個月後年去外國回來的人都來還買有外地的人…」,毫無停頓,字詞的連接、結構也有問題。教師批改時,可以請學生將想寫的句子,先用口語的方式說一遍,接著再將之書寫進去。
三、 句型、修辭的使用:適時運用句型(如:寧可…不但…; 倘若…; 儘管…),可以避免過多的口語式句子出現; 使用修辭,可以美化句子,讓作文除了骨架(主旨大意)外,更有血肉(語句修飾)。批改時,可以在學生的句子旁,註明「類」、「排」、「譬」、「擬」等字,發回去讓學生再度思考,如何讓作文變得更生動。如,學生原本寫「有一座山」,提示後,學生可能修改為「有一座蒼翠的山,像母親堅強的肩膀」。書寫作文前,可以限定學生必須使用幾個句型、修辭。
四、 題目與內容:有些學生寫到最後,會忽略了「題目」為何; 有些學生的題目,可能會訂得很八股、枯躁,也許可以從國語課文的「標題」著手,看作家如何訂題; 也可以從課文的「標題」引導學生「審題」的能力,思考看看這篇文章的內容可能會寫什麼,這也是閱讀策略當中的「預測下文」; 或是當學生讀完本課時,思考看看,「你若是作者,文章可以怎麼訂」。批改時,也應注意每一段或是整體的內容,是否可以和題目產生一些關連。尤其當文章要彙編成冊時,「題目」與頁碼會放在前面,也容易吸引讀者優先翻閱。
五、 語詞正確使用:改作文時,經常會看到學生「詞語誤用」; 教師可以從課本的圈詞著手,讓學生嘗試造句,或從圈詞中,再擴大思考「相似詞」,但有些語詞雖然「相似」,但卻完全不同,如「校外人士」和「外校人士」; 「扶疏」和「稀疏」。語詞亦包括精緻化與交替性,如「這間房子好漂亮」就可以精緻化為「這間房子很豪華/富麗堂皇/金碧輝煌/如城堡一般/簡直就像仙女天上的皇宮一樣」。交替性則指「語詞不重複」,如「高興」可以適時改成「快樂、喜悅、歡樂、不亦樂乎、手舞足蹈…」。
六、 成語、俗諺:成語是將冗長的文句「濃縮」,讓四個字就可以完全表達一個情境; 如「他上課很專心,不會和旁邊的同學講話,老師提問時,他都有所回應…」,可以簡化成「他上課聚精會神,心無旁鶩」;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篇作文都必須有幾個成語。使用俗諺,也可以讓作文更有深度、說服力,畢竟,引用這些前人名句,也是一種「背書」!成語的運用,可以先從句子開始練習,每天寫二句,必能厚植寫作實力; 俗諺也能修改再運用,如「古人說,三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; 我則認為,三日不寫作,便覺面目可憎」。
七、 實例運用: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時,也應適時將相關的實例,提供給學生,讓學生再思考如何放入作文中; 相關的實例,包括新聞、故事、歌詞、展覽等。如「成功的法寶」一題將可寫入吳寶春的故事; 「如何防範天然災害」將可寫入日本海嘯; 「環境保育」一題可寫進繪本<<花婆婆>>; 「台灣之美」可寫進蔡依林演唱的<台灣的心跳聲>; 「人性之美」可寫入陳樹菊的人生經歷; 學生要大量閱讀,教師也應該大量閱讀,積極自我進修,拓展視野。
八、 版面配置,段落安:版面是教師批改作文的第一印象,而段落的安排,就是讓版面美觀與否的原因之一。小學作文,大多要求三、四段,三段的版面安排約為1:2:1,四段的安排約為1:2:2:!,但也絕非如此; 勿幾句話就成一段,勿讓句號在「首格」出現,更勿一段到底。有些學生雖然「分段」了,但是「各段」的順序卻顛倒了; 補救之道,可以讓學生說出各段各寫什麼,再排列組合。

曾經聽過一位講師說過,國語課可以採用「一課一重點」的方式授課,也許,教師在批改作文時,也可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,採取「一篇一原則」的方式批閱作文; 程度不好的,只要學會寫出正確的字,懂得句子間的停頓即可; 程度中等的,可要求句子通順,使用成語、簡單修辭(譬喻、擬人、類疊); 程度高階的,可進一步要求運用各種新聞、故事、精緻語詞、修辭(映襯、引用、排比)。當我們能夠事先告知孩子教師批改作文的原則時,也許可以改變學生寫作文的態度與留意的地方!

閱讀連結策略的應用

閱讀連結策略的應用

壹、前言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同樣的,想要得到豐碩的閱讀成果,也必須有良好的閱讀策略相互配合。閱讀,是能讓孩子心思成長的一種靜態活動,教師如何帶領孩子閱讀、如何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,就有賴於閱讀策略的運用。
連結策略是一種向外思考的閱讀方式,能讓讀者對於相似的素材進行對照,容易與自己的生活、舊經驗取得連繫,也容易對新的閱讀內容,產生認同感。

貳、繪本運用:<<十二生肖>>(和英出版社,文/圖:賴馬)。
參、內容概要:玉皇大帝想號召所有的動物,進行一場渡河比賽,看誰先渡河登岸,便可以做為十二生肖的優先順序排列。過程中,老鼠因為搭在水牛的背上一起過河,所以老鼠優先跳到岸邊,勇奪第一; 牛不甘心只得到第二,從此「瞪大著眼」,…最後,貓因為不甘和老鼠一起過河時,竟然被老鼠推入河中,只能「名落孫山」,排名第十三,從此,貓和老鼠結下了永遠的梁子…。

肆、閱讀連結策略的運用:
一、 句子、段落間的連結:由一句到一段,由一段到一篇,可以逐步幫助孩子建立整體的概念。艱澀難懂的句子,容易讓學童閱讀中斷,情節複雜的篇章,也容易讓讀者前後不易連貫; 最著名的文本連接注記,便是<<紅樓夢>>當中的人物連結,許多再版的出版社,都會對<<紅樓夢>>一書中人物做「人物關係網絡圖」; 在兒童繪本<<早>>裡,也在文末以「親戚稱謂」的方式,做文本中句子連結的整合。在<<十二生肖>>中,可以讓學生找出各段中,各出現哪些動物?有哪些動物是分成一組,相互比賽的?每一段的比賽心情、過程是否一樣?每一段中有哪幾段是「場景」、哪幾段是「旁白」、哪幾段是「比賽過程」?或者句子間的對話,各是誰說的?說話者的語氣、心情如何?詞語使用的層次…等。
二、 文本與生活的連結:主要的用意即是讓讀者可以回憶舊經驗,思考自己的過去經歷,是否和該文本、該作者有雷同之處; 因為有過類似的經驗,才容易讓讀者產生認同感與親切感,讓閱讀者獲得某種歸屬。生活泛指生命中的每一片段,可以是週遭發生的議題、事件、新聞報導,或是家庭生活、同儕相處、師生互動、校園花絮等。在<<十二生肖>>中,學童可能會聯想到運動會的大隊接力,(和各種動物一樣都有比賽,都會頒布名次,屬學校活動); 聯想到老師和同學的互動、校長對全校師生報告(和玉皇大帝與眾多動物一樣,都是上對下,一對多,屬師生互動); 聯想到家庭附近有高屏溪,跨過去就是新園東港一帶(文本中也有一條河,屬家園生活); 聯想到許多考生因為比賽過度,造成惡性競爭的不良後果(新聞事件); 選舉的較量、抹黑、污名化(政治議題); 三月瘋媽祖的文化大事紀(和玉皇大帝同屬神明)。
三、 跨文本的連結:跨文本的連結,狹義的指個人的背景知識、讀過的教科書、看過的課外書,廣義的連結,可以是讀過的書、海報、電影、詩詞、展覽等泛指用文字、影像的媒介。在<<十二生肖>>中,跨文本所產生的連結,可能是讀者會聯想到故事<<動物農莊>>(都是一群動物); 小說<<鐵橋下的鰻魚王>>(都有一條河流過); 繪本<<虎姑婆>><<龜兔賽跑>>(都有動物)和<<一定要比賽嗎>>(都在競爭); 表演<太陽馬戲團>(表演名稱有動物); 電影<海底總動員>(都是動物); 詩詞<兩岸猿聲啼不住><莊生曉夢迷蝴蝶>(都有動物) ; 俗諺語<一山還有一山高><人外有人天外有天><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><舉頭三尺有神明> (都和比賽、競爭對手的實力、生存有關、人物); 成語<兩敗俱傷>、<虎頭蛇尾>(和比賽、動物有關)、…等。

伍、提問策略:
一、句子、段落間的連結
(一)你覺得描寫雞渡河一段和狗渡河一段,有何異同呢?
(二)寫鼠、貓的段落篇幅最長,為什麼呢?
(三)你覺得有沒有哪一個句子可以貫穿整個文本呢?
(四)以下有一些句子,請幫忙重整一下吧,請注意連接詞,和時間發生先後順序!
二、文本與生活的連結
(一)你有過比賽的經驗嗎?
(二)如果今天要用「大胃王」的方式來比賽誰可以先下課,你覺得適合嗎?為什麼?
(三)你們家人有拜過玉皇大帝嗎?他的生日是何時呢?為什麼要拜他呢?
三、跨文本的連結
(一)你回想一下,你看過的繪本、小說、故事、童話中,描寫哪一種動物的最多呢?為什麼?
(二)你有沒有看過哪些電影、卡通、是和「競賽」有關的呢?
(三)我們曾經讀過繪本<<一定要比賽嗎>>,你覺得它和<<十二生肖>>的故事有互相矛盾嗎?

陸、策略連結融入寫作
一、我覺得文章的語句很簡單,可能是要讓幼稚園的小朋友也看得懂吧!(句子連結)
二、當初的比賽結果,真的會影響現在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嗎?(句子連結)
三、有一段描寫老鼠、貓一起在牛背上一起過河,我覺得很有趣,原來,貓和鼠曾經是好朋友呀!(段落連結)
三、我剛比完游泳比賽,讓我聯想到這本繪本的情節。(與生活連結)
四、我也很想知道,為什麼貓喜歡吃魚,會不會也有一段故事呢?(與生活連結)
五、我想到三隻小豬和大野狼的故事。(跨文本連結)
六、有句話說:「人比人氣死人」,如果常常有比賽,大家比來比去,可能會讓人不高興吧!(跨文本連結)

柒、結語
閱讀連結策略,不只是閱讀單方面的連結,它更能使學生擴展不同的視野,達到不同層面的知識廣度。每一種文本,都有不同的閱讀策略,當下次有機會再閱讀書本時,不妨嘗試運用一下連結策略,將會汲取更多的閱讀養分。

100學測寫作評析-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

100學測寫作評析-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


體例不限,議論為佳

這次學測的寫作方向,雖然沒有嚴格限制寫出「議論文」,但從題目、引導到論述,幾乎均指向於「議論文」的方式。長久以來,學測的文體,總不外乎抒情、記敘、應用、說明,也因此,這次的命題題目與文體,均讓許多考生措手不及。

這樣子的變化,最主要是要訓練學生的「思考能力」; 往年的作文,大多是「二個字」、「軟性」的命題(想飛、探索、應變、回家…等),所以「主題」可以非常多元,只要文筆不差就容易發揮,著重的,也許是「包裝」的重要; 亦即是說,適時套用名言、修辭、華麗的文句、辭藻,通篇完整,大概就不會多離譜了!這次的「學校與學生的關係」,必須「直指核心」,「中心思想」必須馬上點出,論述兩者的關係為何。亦有人認為這像是「教師甄試」或是「主任、校長的考題」。


推敲題目,重點論述

這次的引導寫作,完整題目敘述如下: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出第六八四號解釋,認定大學生如不滿學校的處分,有權可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。台灣大學李校長表示,依據<大學法>的規定,學校在法律的範圍內有自治權,學生也有很多申訴管道; 大法官做出這項解釋,可能造成學校和學生之間關係的緊張。學校是教學的地方,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係,應如何維持和諧,避免陷於緊張,而影響教學活動,是學校和學生雙方面都應關心的問題。對大法官的這項解釋和李校長的反應,以你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,請以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為題,寫一篇完整的文章。文體不拘,文長不限。


學生必須先讀懂大法官的解釋,從經驗、觀察、分析中省思; 回想在求學的過程中,自己曾經對學校有哪些不滿的處分? 當下的反應為何?解決之道為何?反應了之後,是否產生利弊得失?試著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想學校的立場為何。而現在有了法令,學生是否真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對校方提出訴願和行政訴訟?是否會有變相的糾紛,或是更嚴重的對立、不堪設想的後果?

同時,還必須從李校長的言論中,思考校園目前的自治權、學生的發言權,探討學校是不是真的都會聆聽學生的聲音?對於學生的請求,校方是不是真的都會給予援助、支持?所以,論述大法官與李校長言論兩者交替影響的結果,可能為何?接著,再提出自己的「親身經驗」,因此,題目中,畫線的部分,缺一不可。


多元關係,親身經驗

「關係」的連結方式很多元,包括上對下、下對上、平行式、民主式、權威式、放任式、溝通式、合作式、對立式、獨立式…等,考生必須依照題意,以「經驗」論述,提出自己的在校經驗,並歸納出近似於哪一種關係。

考生可以列舉正面的關係,例如:學校支持學生成立社團,並鼓勵學生到校外參與演出(民主式); 社區需要學生的力量,請全校的師生一起協助校外揮毫義賣春聯(合作式); 學生希望可以利用中午到校外用餐,學校商請學生與教官、主任、老師一同討論其可行性(溝通式)。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關係,例如學生不小心遲到、衣服不整,學校不明究理以警告處分(權威式); 學生想參與校外比賽,學校不聞不問,雙方自行運作(獨立式); 學生希望週三可以穿便服,學校認為穿便服有失學生身分,不予接受(對立式); 學生間發生打架鬥毆等霸凌事件,校方置之不理,任由學生自行解決(放任式)…。


國外事件,絕妙引述

這個題目,也可以先從國外的一些例證切入,再切入台灣校園的經驗。知名的法國電影<<放牛班的春天>>,內容提及搗蛋的學生,因為受到代課老師的音樂課感化,而變化氣質,但學校卻對代課老師不友善,這就是學校對學生的包容,但卻對代課教師的不尊重。芬蘭在2006年,因為處理霸凌的問題,訂定了KiVa計劃,針對旁觀者所設計的霸凌處理方案,成功遏止了霸凌事件的發生,這就是學校面對學生的校園事件,而主動提出的解決之道; 如日劇<<告白>>,亦是在談論校園霸凌與教師復仇的問題:教師在結業式當天,發現女兒被殺害,從平日對學生的瞭解,推論出應該是學生所為,因此展開一連串的報復,這就是學校、教師、學生之間三者的關係。<<自由寫手的故事>>,是在闡述學校面對一群中輟的孩子,校方安排一位絕佳的老師古薇爾,以閱讀、寫作的教育方式帶起這個班級,這就是學校、教師、學生良性互動的關係。


新聞入題,正反立論

這次的寫作,若學生所提的是正面論述,應該提出這樣的關係是如何的好?希望可以繼續保持下去,做為未來施政、他校觀摩的依據,並感謝學校、鼓勵學校,可以維持彼此更和諧的關係; 若是採用負面的論述,也應該提出「不好」的原因為何?如何改善?以作為借鏡,避免重蹈覆徹。否則只是一味流於「批評」,並沒有實質的「建言」,反而更像是在發牢騷,將試卷做為情緒宣洩的出口。

這次作文的引導方式,雖然較近似於「公民」的範圍,也有老師認為這件時事發生的時間,不利於考生詳閱新聞內容; 然而,最後題幹描述的重點,是要學生以「自身的校園經驗」論述雙方之間的關係; 因此,對於新聞事件若掌握度不足,應該不致於影響考生的作答思路。這次的作文,延續去年「漂流木的獨白」,同為時事入題,今年相同的模式,也讓考生知道,新聞與寫作,兩者是有密不可分的「關係」的。

新聞與寫作

新聞與寫作

新聞與寫作,是大眾傳播與新聞學必修的一門課程,運用在中小學,何嘗不能呢?在目前的國中小裡,常令許多師長感慨: 孩子讀了一大堆課本的知識,結果課本以外的世界卻覺得「與我何干」,失去與世界接軌的可能。因此,透過「新聞與寫作」的方式,不但可以打開孩子的視野,更可以磨鍊文筆。

在筆者的認知裡,「新聞與寫作」應可以廣泛定義為: () 新聞融入寫作; () 新聞心得感想寫作; () 新聞稿寫作。

一、新聞融入寫作:這是一種能夠增加作文深度與廣度的方式。新聞事件時時刻刻都在發生,各類型的新聞也不勝枚舉,素材更是唾手可得; 可以大至國家社會,也可以小至社區家庭; 有正面光明的,也有負面黑暗的; 有令人振奮的,也有發人深省的; 可以是政治經濟的硬性新聞,也可以是文化娛樂的軟性新聞; 每一則新聞都可以再深入剖析,做更多元的探討,融入在寫作當中,功力就端看有沒有抓出新聞的「重點」。

以「跨年」的新聞來說,大家都看到歌手在舞台上載歌載舞,魅力四射,但是,有沒有什麼「新聞點」可以融入寫作的呢?筆者將可能的範例,整理如下表。

作文題目
新聞融入寫作示例
認真的人最美
跨年時,我看著舞台上的舞者,魅力四射,閃耀光芒,深深覺得,認真的人,才是最美的。
態度
俗話說:「態度決定高度,品格決定人格」; 記得在跨年晚會上,每位歌手都以最敬業的態度…
最難忘的…
最難忘的一刻,便是在邁入民國一百年的時候,大夥們依偎在一起,吶喊著「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,新年快樂!
微笑
微笑,無國界,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在跨年晚會時,我看到蔡依林的微笑,是如此地亮麗,如此的絢爛…
假如我是…
假如我是煙火,我一定要變化出各種不同的造型; 假如我是台上的舞者,我一定要全力以赴,展現滿分的熱情…

因此,當新聞可以跳脫「單一新聞」,而且可以融入各種題材的時候,它的價值就出來了。筆者再整理幾則重要新聞,看看聰明的你能不能說出它的事件概要、是否可以再想到更深入的點,並運用在作文中。

1、日本海嘯、地震、核災
2、台東之光陳樹菊,賣菜賺錢回饋母校
3、吳寶春麵包冠軍,榮耀全台灣
4、林育群歌聲震撼,受邀美國脫口秀訪問
5、梅姬颱風重創宜花東,損失慘重
6、世博上海登場,台北花博不讓鬚眉
7、冰島火山爆發,空中補給中斷
8、五都合併,選舉熱鬧沸騰
9、建國一百年,跨年聲光色百萬齊放
10、校園霸凌,啟動危機處理機制


二、新聞心得寫作:這是一種讀完新聞之後,寫出心得感想、啟示的寫作方式; 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、自我批判的能力; 常見的命題有:「我對OO新聞事件的看法」、「影響我最深的一則新聞」、「一則難忘的新聞」。如果平時有關心時事、抒發想法的話,相信這類的題目應該能暢所欲言; 因此,平時應該對於新聞有敏銳的閱讀、觀察、思考能力,才能抓住新聞重點。

筆者曾以「智利礦災」一事件,做新聞寫作教學,先介紹智利國家位於何處、首都為何、經濟命脈是什麼,接著,點選此一事件中的「救生艙」照片讓學生看,再將事情從八月發生的原因、經過、結果講述一遍,最後再看搶救時的一連串相關新聞,等每一位學生都大致瞭解這一新聞的概略時,便引導學生做「新聞點」的描述。有的說,他們有「互相幫助」的精神,有的說「忍耐、沈著應變、禮讓、生命可貴」…; 這就是從單一新聞事件延伸出許多額外的「價值」,也正符合「啟示」與「心得感想」的書寫方式。當然,更多的負面新聞事件,也值得思考是非對錯,從中提出更完整的啟示: 如「大學生撿到錢,堅持索三成做為獎賞」、「大學生駕車擋救護車」、「恐龍法官輕判兒童性侵案」。

三、新聞稿寫作:這是一種新聞報導的寫作方式,目前各大報紙的寫作方式即屬於此類; 其實,在國語課本南一版第八冊第七 課「媽祖繞境」即是「新聞稿」的寫作文體,也是「應用文」的一種。新聞稿寫作與一般寫作最大的差異,在於前者一定是採「旁觀者的客觀立場」來寫,不能加入「我的主觀想法」,只能就真實的狀況來寫; 後者則較無限制。如果仔細研讀新聞報導的文章,會發現他們撰寫的內容,以「流暢」為主要訴求,至於「修辭」、「成語」則不會過份使用,更不會出現許多華麗的辭藻,最主要的原因,在於新聞的對象是「每一個人」,是要普及於大眾的,知識水平不一,所以用詞若過於艱深,反而會產生閱讀障礙; 況且,新聞排版的原則,往往是「版面就是金錢」,當然就不允許過多的修飾語以及無關緊要的內容。

在筆者的教學經驗中發現,新聞稿寫作反而是學生們喜歡的,尤其要撰寫的題材,是符合生活經驗的,如運動會、人物訪談、種稻體驗、春聯揮毫。雖然不若一般寫作來得流暢,但卻能藉由「小記者」的方式,稍稍提昇自我的寫作信心。新聞稿寫作,也適合不太會運用形容詞、修辭的學生,或是能夠「馬上抓住事件核心」的學生,因為新聞稿的特點就是簡潔扼要,在第一時間就抓到重點; 撰寫新聞稿時,不必過份要求字數,約五十至二百字,重點在於將事情交代清楚。


新聞是培養學生瞭解時事的捷徑,許多學生常認為,收看新聞是很無聊的,師長不妨引導學生選擇有建設性、教育性的新聞收看,並試著請孩子說說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、心得感想。如果沒有時間的話,也希望師長可以快速地瀏覽當日的重大新聞標題,並讓學生抄錄在筆記本上,相信長期累積,必能成為寫作的葵花寶典。

課文增加字數

據報載,教育部有鑑於現今學童的閱讀(理解)能力普遍不足,以致PISA等測驗表現不佳,因而擬針對國中小的國語課文,增加字數到千字以上; 筆者贊同,更想進一步提出淺見。

現今部分國語課文,會造成「字數偏低」,其實是因為版面關係,以致編審委員必須刪減原文內容,因此導致許多名作家的作品,被切割的支離破碎; 為了符合生字、語詞,而刪改作家的用字遣詞,甚至還出現上下文不連貫、段落銜接的問題。字數與頁數是成正比的,除非從減少插圖、減少課數、縮小字型著手。

其次,不妨可以考慮加進小說的文體。以目前的課文,大多為散文; 散文的缺點,便是「缺少情節」,但是「閱讀理解」能力,可以在「情節」中培養。以筆者的閱讀和教學經驗中發現: 看不懂小說的,是因為人物太複雜、場景變化過多、對白的角色互換過於頻繁、文字缺乏影像輔助…等,所以一邊閱讀,一邊回想、建構、再往下隨情節鋪陳,方能理解; 筆者更相信,喜歡看小說的,其語文、閱讀理解能力應不差。

另外,也可以從現今的「閱讀測驗」題目中著手,試著改變既有的出題方式。有一些閱讀測驗,考的並不是「理解」,而是「記憶」,甚至可以從範文裡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; 如此一來,豈能增進理解能力呢?因此,高層次的閱讀理解,更應該達到分析、應用、創造的境界; PISA的測驗方式,甚至以「開放式問答」為題,測驗考生的經驗與範文內容的結合。香港在部分國語課是不上課本內容,因為字數太少,內容淺顯,反而直接從文學作品下手。

筆者長期推動語文教育,深知閱讀(理解)能力絕非一蹴可幾,許多的閱讀策略其實可以幫助學生建構文章的理解。今天,教育部想從「字數」下手,僅提供相關建言,希冀作為參考。

語文教育-出一張有趣又靈活的考卷 

語文教育-出一張有趣又靈活的考卷        


前陣子,教育界掀起了一股「出考卷」風波; 有家長認為,出段考的題目,應由教師親自命題,才能展現教師專業,豈可放任由廠商命題,或是由光碟任意挑選呢?其實,坊間的考卷五花八門,品質也良莠不齊,但總離不開「制式化」與「僵化」。筆者忝為擔任國語科優良試卷的評選人員,茲就個人的命題經驗與看過的有趣試題,做一簡略示例,與各位教育伙伴分享。


一、部首、生字、筆劃:測驗部首時,最低層次的考法為「陳是什麼部首?; 中層次的考法為:「『陳』和下列哪個字的部首一樣?(鄭、蔭、阿); 高層次的考法為「筆:竹:6=陳:甲:乙; 請問甲、乙應填入什麼?」。測驗筆劃時,題目可出:「生:5=龜:丙; 丙應填入多少?」測驗筆順時,可以單獨考第幾劃是什麼,如「凸」的第三劃是什麼?(橫、豎、橫折豎)。重點即在於擺脫只重「語詞」與「句型」,而忽略「生字」的基本條件。

二、看圖作答:有些課文的內容,是有時間順序(愛心樹)、情節高低潮(鐵橋下的鰻魚王)、人物出現次數(劇本); 這時,便可將課文轉化為坐標圖,如愛心樹中的小男孩年齡為「橫軸」(五歲、十歲、三十歲、六十歲…),做了什麼事為「縱軸」(採蘋果、坐木頭、造船),讓學生選出哪一個折線圖是正確的。或請學生將某一段落的情節,自行繪出折線圖。重點在於課文的確實理解與融會貫通,但並非每一課都能夠以「圖表」的方式呈現。

三、賓果遊戲:適用於每一課。例如教師先寫出九個答案於九宮格中(太白、青蓮居士、將進酒、宋代人、專長寫曲、朱門酒肉臭、詩仙、詩鬼、與杜牧合稱李杜),請學生選出與「李白」相關的選項,接著再連成線,看能連出幾條線,如此便能確認學生是否真的熟悉李白。重點在於讓學生擺脫另一種測驗的方式,而採「寓教於樂」的另類考法。

四、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:教師在試題上畫一張小圖,圖中有「一位農夫正低頭插著秧,在水田中欣見藍天白雲…」,請學生根據這幅圖,判斷可能的詩句為何?(甲: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; 乙: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; 丙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 丁:肥水不落外人田)。此外,還可以延伸測驗學生此詩的詩名、作者、型式、翻譯…等,由教師自由命題發揮。重點即讓學生瞭解,許多的詩詞,是具有「圖形意象」的。

五、對話作答:在試卷上設計幾個對白,讓學生判斷他們在說哪一則故事/寓言/成語/新聞/事件。例:甲:「你看庭維和仲岳又再搶糖果了!」; 乙:「哎,兩個都不會有好下場的啦!」; 丙:「對呀,如果這時候雅潔經過,說不定老師會把糖果拿給雅潔吃呢!」…; 請學生判斷這近似於歷史上的哪個史事?(三國鼎立、孔融讓梨、鷸蚌相爭、螳螂捕蟬)。重點即是讓學生能夠將歷史故事、成語典故活用於現實當中,與生活結合。

六、創意造句:傳統的造句法,即類似於「雖然…但是」、「若無其事」、「倘若…」,讓學生自由發揮,但是,學生因為生活經驗較狹隘的關係,寫出來的往往都是和學業、考試、被父母師長罵的句子; 不妨限定學生,一定要寫和「卡通人物」、「遊戲」、「大自然」、「節慶」…等有關的,才可以增加句子的內容與趣味,甚至還可以限定字數和運用成語、修辭。重點即是由「句子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廣泛涉獵的能力。

七、新聞融入:新聞宜選大家耳熟能詳的,也盡量不會有爭議的。例如:上完<翠玉白菜>一課之後,冠亨想更深入瞭解有關翠玉白菜的內容,他可以點選哪一則網路新聞呢?(凡那比水淹南台灣; 颱風過境,菜農苦哈哈; 故宮文物,典藏歷史珍寶; 花博熱鬧登場)。重點是讓學生可以關心時事,跟得上時代腳步,瞭解近日發生了哪些新聞。

八、書名融入:適合運用於引言,以不影響學生作答為主。如:「郁鈞看完<人骨拼圖>一書後,決定將下列的文字重新拼裝起來,請問他應如何排列:(甲)若無閒事在心頭(乙)春有百花秋有月(丙)便是人間好時節(丁)夏有涼風冬有雪。當然,也可以擷取一段短文、新詩來測驗,但應避免選取較難理解或邏輯不明的文章。重點在於讓學生藉此接觸「課外書」。

九、開放式問答:大部分的問答題都有標準答案,如<彼德與狼>一文共用了哪些樂器、各代表什麼角色?<機智過人>一文中,共提到哪三則小故事?類似這樣子的問答,往往鼓勵學生「硬背」標準答案,而且往往配分過重,影響「考情」。不妨嘗試採用「開放式問答」,例如:「升上六年級後,你覺得國語課和以往有什麼不同?請以五十字來描寫。」、「在這次段考的七課課文範圍當中,哪一課令你印象最深刻?為什麼?請以五十字來描寫」。重點在於培養簡單的短文寫作,又不失去「國語領域」的範圍。

十、自行命題:讓學生自行設計一題題目,只要是本次段考的內容均可授受,題型不拘,不得與考卷上的題目重覆,題目必須完整,讓「老師」一看就懂,而且所寫出的答案也必須正確、合理。重點在於讓學生寫考卷的時候,有「會心一笑」、「抒解壓力」的感覺,使學生覺得自己也能出題,考試也是有一點趣味性的。

     出考卷的心態,由教師決定; 試題的難易度,由教師掌握; 出考卷,並非難事,也絕非易事; 但如何出一張漂亮、靈活、有思考性又有趣味性,就必須考驗教師的時間、心神與智慧了。尤其現今教育講究創意、多元,學校以外的諸多入學考試,也傾向於「活化的考題」; 因此,教師必須有機會讓學生練習此種題目,學生也必須跳脫「看到前半句就能作答」的機械思維,如此才能活用腦袋,開發創意。

審題與思維-談「題」與「作」

審題與思維-談「題」與「作」

寫作時,「審題」是極其重要的,沒有好好審題,就無法「立意」,進而影響「取材」、「佈局」。小者可能影響不大,大者則可能導致文章面目全非,偏離方向。例如,題目為「如何做好環境保育」,該寫的應該是「如何做好的方法」,而非「環境保育的重要性」,有些閱卷老師認為,反正都有沾上「環境保育」的邊,所以沒有太大的疏失; 有些老師則認為,這樣的作文完全文不對題,只給墨水分。題目看似簡短易讀,倘若沒有仔細推敲,往往會落入陷阱當中。

現在,就來談談寫作的「題」與寫作的「作」之間的關係,茲就寫作教學的經驗,大致分成幾種類型:小題大作、大題小作、新題新/舊作、舊題新作。


一、 小題大作。題目範圍小小的,但卻要寫出六百字,這時,就需要一點「小題大作」的功夫了。如:題目為「換座位」,這是一個「小題目」,寫作經驗不夠的學生,往往覺得很難發揮,那麼,該如何「大作」呢?簡單來說,可以從5W1H來發揮,包括為什麼換座位、什麼是換座位、什麼時候換座位、和誰換座位、換到哪裡去/在什麼場合換座位、如何換座位; 將這些想清楚之後,範圍自然而然就擴大了; 如果嫌篇幅還是不夠的話,可以再往外擴充: 有沒有什麼小說和電影、電視劇有提到「座位」、「換座位」的(這一類可能不多,但可以將「教室」、「學校」的生活,做為題材的轉換)。由於題目只有「換座位」,當然可以再擴大為「換座位的驚喜」、「換座位的心情」、「換座位的甘苦談」…。

二、 大題小作:遇到「大題目」,通常是「純名詞」的時候,當下又認為題目範圍很廣時,便可以採「大題小作」的方式,如「全球暖化」、「營養午餐」、「教育改革」、「交通安全」、「生態保育之我見」,這些都是專有名詞,而在時事評論中,也經常看到專家學者對此「論述長篇大論」,但是中小學生的作文,往往因為時間、篇幅與能力的關係,並不容易寫出過多的「量」,因此,只能將「量」逐漸濃縮為「質」,這便是「大題小作」的精神所在。如「全球暖化」可以朝「如何遏止全球以化」、「全球暖化的後果」等方向著手; 「生態保育之我見」,也可以朝「如何做好生態保育」、「沒有做好生態保育之後果」。大題要大作當然也沒問題,只是如何從「大題」中,演繹出各個「條列式」的細項,就顯得非常關鍵。

三、 新題新/舊作:作文題目往往會反映當下的時代脈動,也因此不論在題目或體例上,隨時會有新的樣貌出現。在幾年前的全國語文競賽作文題目「二十年後的我」,當時算是「新題目」,但其實就是「假如我是三十歲」; 又如去年的大考-「漂流木的獨白」,其實就是「假如我是一根漂流木」。又如現今「奈米科技對社會的影響」,「奈米」是一個新興名詞,不太瞭解的話,可能需要引述舊有的科技概念,活用在現代的社會中,或者盡量避開「奈米」的解釋,而引述其可能的貢獻。新題新作需要有豐富的見識,隨時掌握新資訊,才能立下宏論,說服他人。

新的體例,指的是不同的作文題型,如給考生一幅春聯,要寫出橫批,加以解釋; 給考生一個廣告招牌,要寫出老闆經營本店的理念,並擬出一大特價的宣傳單; 給考生聆聽五種不同的聲音,再將這五種聲音串連成一篇文章,請學生到校園某定點觀察、到社區巡訪,以行動寫作的方式呈現文章。這些便是新題新作。

四、 舊題新作: 有許多「老套」的題目,就必須有「新的、有意義的創意」,才能讓閱卷老師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。如「我的志願」、「我最敬愛的人」、「一本書的啟示」、「假如我是校長」、「如何做個好學生」,這些都是中小學作文中耳熟能詳的題目,相信 許多 老師也「改膩」了,因此,舊題目、簡單的題目如何寫得好,寫得別出心裁,確實非常不易。就好比演說比賽時,一位選手抽到的題目是「我最敬愛的人」,另一位是「茶與酒」,前者的題目容易發揮,後者不易,若前者沒有說出深度,反比後者來得吃虧。

審題,只是第一個步驟罷了,缺少這個步驟,就像沒有學會走路,卻急著要跑步一樣。切記,當你沒有想清楚就急著要下筆時,往往會前塗後改,左缺右漏,寫得整張作文紙「慘不忍睹」,因此,當你下筆前,不妨再推敲一下題目,在一旁擬出大綱與可能運用到的詞彙,才能下筆有如神!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漫畫與語文

李家同教授日前指出,現代學子漫畫看得太多,建議應捨棄漫畫,重拾文字文本; 對此,筆者認同過度的閱讀漫畫,容易失去文句的掌握能力,但其實,漫畫也是學子在語文學習上不可或缺的一種文本。

漫畫的想像空間非常的大,可以塑造虛擬的情境,可以提供夢想的啟發; 漫畫是一種連環圖像重於連續文句的情節文本,也是一種從純繪本過渡到純文字的一種體裁; 簡單來說,漫畫也算是一種樑書,銜接著圖像與文字。

筆者在進行寫作教學時,曾以漫畫做為教學媒材,只要保留圖像順序,將對話塗去,讓學生填寫,一下子一百多個字的對白就完全呈現了,不但合乎邏輯,又有天馬行空的想像,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的; 相反的,平常只要學生寫一篇一百字的作文,大多數的學生是視為上刀山下油鍋的,就算寫完之後,還是沒有深度與邏輯; 因此,漫畫當中的「圖」確實扮演著重要的寫作推手,而故事的順序更是寫作的動力,讓文章很自然而然地鋪陳出來; 而對白的書寫與設計,更是訓練以簡短明瞭的語句,詮釋想表達的話,何嘗不是另一種寫作的價值?

現在的漫畫類型非常的多元,不是只有最傳統的「純想像」、「亂掰式」的情節,現在的漫畫,有勵志、理想、有偵探、情義,各種多樣的主題,也是啟發學生心靈與培養全人教育的一種方式,更是輔導低成就學生學習的一種策略。閱讀漫畫看似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行為,但就如同打電動玩具一樣,可以在遊戲的過程當中,學習如何運用最適宜的方法找到寶物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破解一個關卡、如何尋找線索完成任務…。

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過渡的沈溺於漫畫固然不好,但也請正視漫畫的重要性,不然,一味地以嚴肅的層面來看待,為了滿足閱讀的需求而失去樂趣,那麼,生活何來之休,生命何來之閒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