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成語形容詞圖像教學

成語形容詞圖像教學
最近教三年級的孩子,如何將句子加長?如何能表達更完整?如何多利用成語?於是我想到「看圖形成語教學法」。我印了一張圖,上面坐著一個巫婆,旁邊站著一隻狗; 然後要學生看著這張圖來形容這個巫婆。當然,如果能用成語最好,程度不好的學生,也能單純靠想像力來形容巫婆。我特別提醒孩子,不要只單純聚焦在巫婆的樣子上,可以從大範圍來形容,比方說:「巫婆和狗的關係」、「距離」、「坐姿」、「衣著」、「髮型」…等。
課程結束後,我回收了三十多份答案卷,發現答案半奇百怪,幾近人人的答案都不一樣。有的從巫婆的神情著手,寫出「孤單寂寞」、「若有所思」、「傷心欲絕」; 有的從長相、坐姿想起:「骨瘦如柴」、「佝僂」、「奇貌不揚」…; 有的從「人狗關係」寫起,如「與”狗”共舞」、「退避三舍」、「愛狗成痴」等; 有的從衣著寫起:「光鮮亮麗」、「穿金戴銀」、「時尚流行」…。
當然有些孩子程度較不好,不會寫成語,如「喜歡和狗玩的」、「沒有男朋友的」、「頭髮像拖把的」、「眼睛快閉上的」、「瞇瞇眼的」、「沒有精神的」、「穿得很時髦的」、「被狗嚇到站不起來的」…等。
另一節課,我用同樣的方式,要孩子看一張圖:「一個小嬰兒,喝著一瓶酒」。學生的答案,也極其有趣:如「喝酒應酬」、「千杯不醉」、「不自量力」、「對酒當歌」、「心曠神怡」、「大快朵頤」、「高枕無憂」、「不成體統」、「紙醉金迷」、「酒醉耳熟」、「鬼迷心竅」、「眉開眼笑」、「酒足飯飽」、「年幼無知」。其他如「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的」、「很渴的」、「快被開罰單的」、「未成年就飲酒的」…等。
總之,這個教學設計,是要孩子從多種角度來觀察,寫出合適的形容詞來; 也藉由同儕間互相發表,可以聽聽看其他同學有什麼「創意」答案,抄錄下來,學習並運用之。孩子更可以從這個活動中,學習「最合適的成語」。相信老師也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,比方說,現在要形容一朵花,但卻臨時想不到該用什麼形容詞、用什麼成語時,透過這種「集思廣益」的教學法,彼此都可以彌補「一時想不起來」的缺失; 這不就是教育上常提及的「教學相長」嗎?
以前發現孩子寫句子或作文時,常覺得缺少形容詞用語,我告訴子,沒有形容詞,就像一個人出門沒有穿衣才一樣,感覺是空洞、是沒有修飾的,我還告訴他們:「人要衣裝,佛要金裝」的道理。這次活動結束過後,孩子寫的句子豐富多了,語文程度也變強了。我也從這個活動中學習到,看事情的角度不是只有一面,就像孩子看到圖像後,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觀察,找出合適的形容詞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