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說出?說好?聽到?聽懂?--談高年級的說話教學

說出?說好?聽到?聽懂?--談高年級的說話教學
「思考是內在的語言,語言是外在的思考。」絕大多數的人
都必須藉著語言和他人溝通,因此,口語表達在日常生活中佔了
舉無輕重的地位; 如何說出有內涵、優美、動聽的話,甚至是標準的話,也考驗著一個人的思考與口語能力。在校園中,師生互動與同儕交流,更是少不了語言; 如何在適當的場合與適當的時間,說出該說、正確的話,正是老師應該指導學生的。
一、教師該如何準備說話教材?
(一)情境模擬:教師可以採用即席演說、說故事、讀書報告、廣播練習等方式,加強學生的說話能力。以演說為例,演說主要是連結朗讀、作文二大語文範疇,台風、膽識、儀態作為穿針引線的工夫。教師在訓練學習時,可以模擬正式的場合,試探學生的能力。
(二)教學媒體輔助:教師可以重複播放一則新聞; 第一次讓學生大概「聽懂」主要內容,第二次讓學生「聽到」次要內容,第三次再讓學生「清楚聽到」所有的發音。俟聽完之後,請學生先記錄下整段新聞的概要,試著在心中默念幾次,直至部分精熟之後,再用完整的句子呈現,以瞭解學生是否「完全聽懂」。說話時,先試著讓學生完整表達其意思,接著再慢慢修正內容構思與表達不完美之處,最後再糾正常出現的習慣發語詞與停格之處。
此外,如一張圖片、有連續情節的圖,甚至窗外的景色、講台前的一杯水、走廊上的垃圾也都可以視為簡單的輔助教具。
(三)從文章唸起。文章的唸法是最典型的朗讀訓練方式; 最主要的用意在訓練學生讀字的反應能力與發音的能力,其次再要求情感與語詞的抑揚頓挫。讀字的重點在於唸出正確的音與字形字音之間的連結能力; 發音講究的為破音字、標準音(如捲舌音、兒化韻、連音、變音等); 若有餘力,再逐步針對課文的內容加入感情。以六下國語為例,後面幾課幾乎為與畢業相關的課文,此時,教師應指導學生唸課文時,應該融入情感,將離別之感與同窗情誼表露出來; 若是唸到振奮人心、感性、說理、記敘的文章,或是詩歌,或是戲劇的對話,也應該有不同的唸誦方式。
語調的抑揚頓挫,是在訓練學生了解作者對課文的詮釋,也是加強學生將文字活化的能力。一段語調平和、沒有高低起伏的朗誦方式,絕對無法吸引他人繼續聆聽下去的耐性; 因此,無論在唸課文或是一篇文章,能將語調發揮至極致,必能收到畫龍點睛之效,亦即美讀課文。
4、教師的咬字情形與邏輯思維。教師平日在課堂,尤其於國語課,應該要重視發音。也許有些老師認為在課堂上課,要唸出標準音,似乎有些矯擬造作的意味,學生聽了也不太習慣; 但是只要教師偶爾提醒自己的發音,隨時注意自己的發音,接著再要求學生,應該可以事半功倍。
說話是需要大腦思考的。教師說話時,切勿心急; 一句長話,盡量分解成二三句短話,學生較有思考的時間,也不會讓學生的聽話細胞備感壓力; 教師也盡量不要下一句話馬上推翻上一句話,或是語意間充滿矛盾。倘若如此,學生很難聽懂教師的內容,無形間學生的說話方式也容易語無倫次。
二、說話教學的內函?
(一)發音:主要有「聲」、「韻」、「調」三項。容易發錯的聲,如ㄈㄏ、ㄋㄌ、ㄓㄔㄕ、ㄗㄘㄙ等; 易發錯的韻,如ㄣㄥ與ㄤㄢ、ㄝㄟ等; 易錯的調,如變調(二個三聲,第一個唸二聲,口語時不容易錯,但書寫調號時容易混淆)、連音(“啊”字接在不同字的後面時,應改成呀、哇、哪等)、語音讀音的辨別等。
(二)內容:最主要的是能將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知識,應用於言談中。建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佳句,一來言之有物,二來文章有力。內容是說話教學最講究的部分,應該多訓練學生接受多元、廣泛的資訊; 也應根據說話的主旨,選擇適合的材料;
(三)運思:初期說話時,只要學生能完整、通順地表達其意義即可; 但是教師應該要逐步要求學生能運用各種方法與特殊技巧(設問法、層遞、引證…等),才能讓說話方式更為生動,也更有深度。以筆者參加過演說比賽經驗為例,運思即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,將曾經瀏覽、精讀,甚至耳聞的資料,統統在腦中掃瞄一遍,運用於演說中; 在運思技巧的學習裡,是在考驗學生的組織能力、思考能力與邏輯能力。
(四)聽話與態度:主要是能聽懂別人所說的話; 其次再要求聽話者的態度與禮貌; 聽話者應該面向說話者,不任意批評、插嘴; 能聽出說者的發音是否標準、語彙的使用是否正確; 語法、表達方式、表情、內容是否適切; 也要能聽懂說者的言外之意。
三、目前說話教學的困境所在?
目前的國語課,已大幅減少至五節,光是課內的進度就已令老師大嘆教不完了,何來的說話教學?以目前現況而言,筆者認為,絕大多數學生的「說話」,都是停留於「說出」的階段,而不是「說好」的層次; 這當然不能怪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問題,而是大環境使然,讓學生一旦以「最標準」的說話方式談吐,勢必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嘲諷。筆者認識一位學生,因為從小訓練演說,因此說話方式自然有異於其他同學,因而遭排斥; 父母親要求他加強台語與台灣國語,以平衡其國語標準音,多麼諷刺呀!
其次,目前的師資培育,並沒有很完整地落實「說話指導教學」,以筆者唸師範時,僅有「國音學」與「語文科教材教法」為二門相關的課; 要讓老師以這些學分,去應付未來的說話教學,簡直是緣木求魚; 因此,當我們要說老師、學生無法說出一口標準音時,其實我們的師培課程也應該檢討的。
說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,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合邏輯的話來。因此,今天的說話教育,不應該僅止於「會說」的層次,而是更應該達到「說好」的境界。一口流利又優美的話,是能打動一個人,也可以展現氣質與精神的,何不在一個可能的環境當中,試著每天學習一段標準話,來提昇自己的口語能力呢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