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100學測寫作評析-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

100學測寫作評析-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


體例不限,議論為佳

這次學測的寫作方向,雖然沒有嚴格限制寫出「議論文」,但從題目、引導到論述,幾乎均指向於「議論文」的方式。長久以來,學測的文體,總不外乎抒情、記敘、應用、說明,也因此,這次的命題題目與文體,均讓許多考生措手不及。

這樣子的變化,最主要是要訓練學生的「思考能力」; 往年的作文,大多是「二個字」、「軟性」的命題(想飛、探索、應變、回家…等),所以「主題」可以非常多元,只要文筆不差就容易發揮,著重的,也許是「包裝」的重要; 亦即是說,適時套用名言、修辭、華麗的文句、辭藻,通篇完整,大概就不會多離譜了!這次的「學校與學生的關係」,必須「直指核心」,「中心思想」必須馬上點出,論述兩者的關係為何。亦有人認為這像是「教師甄試」或是「主任、校長的考題」。


推敲題目,重點論述

這次的引導寫作,完整題目敘述如下: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出第六八四號解釋,認定大學生如不滿學校的處分,有權可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。台灣大學李校長表示,依據<大學法>的規定,學校在法律的範圍內有自治權,學生也有很多申訴管道; 大法官做出這項解釋,可能造成學校和學生之間關係的緊張。學校是教學的地方,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係,應如何維持和諧,避免陷於緊張,而影響教學活動,是學校和學生雙方面都應關心的問題。對大法官的這項解釋和李校長的反應,以你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,請以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」為題,寫一篇完整的文章。文體不拘,文長不限。


學生必須先讀懂大法官的解釋,從經驗、觀察、分析中省思; 回想在求學的過程中,自己曾經對學校有哪些不滿的處分? 當下的反應為何?解決之道為何?反應了之後,是否產生利弊得失?試著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想學校的立場為何。而現在有了法令,學生是否真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對校方提出訴願和行政訴訟?是否會有變相的糾紛,或是更嚴重的對立、不堪設想的後果?

同時,還必須從李校長的言論中,思考校園目前的自治權、學生的發言權,探討學校是不是真的都會聆聽學生的聲音?對於學生的請求,校方是不是真的都會給予援助、支持?所以,論述大法官與李校長言論兩者交替影響的結果,可能為何?接著,再提出自己的「親身經驗」,因此,題目中,畫線的部分,缺一不可。


多元關係,親身經驗

「關係」的連結方式很多元,包括上對下、下對上、平行式、民主式、權威式、放任式、溝通式、合作式、對立式、獨立式…等,考生必須依照題意,以「經驗」論述,提出自己的在校經驗,並歸納出近似於哪一種關係。

考生可以列舉正面的關係,例如:學校支持學生成立社團,並鼓勵學生到校外參與演出(民主式); 社區需要學生的力量,請全校的師生一起協助校外揮毫義賣春聯(合作式); 學生希望可以利用中午到校外用餐,學校商請學生與教官、主任、老師一同討論其可行性(溝通式)。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關係,例如學生不小心遲到、衣服不整,學校不明究理以警告處分(權威式); 學生想參與校外比賽,學校不聞不問,雙方自行運作(獨立式); 學生希望週三可以穿便服,學校認為穿便服有失學生身分,不予接受(對立式); 學生間發生打架鬥毆等霸凌事件,校方置之不理,任由學生自行解決(放任式)…。


國外事件,絕妙引述

這個題目,也可以先從國外的一些例證切入,再切入台灣校園的經驗。知名的法國電影<<放牛班的春天>>,內容提及搗蛋的學生,因為受到代課老師的音樂課感化,而變化氣質,但學校卻對代課老師不友善,這就是學校對學生的包容,但卻對代課教師的不尊重。芬蘭在2006年,因為處理霸凌的問題,訂定了KiVa計劃,針對旁觀者所設計的霸凌處理方案,成功遏止了霸凌事件的發生,這就是學校面對學生的校園事件,而主動提出的解決之道; 如日劇<<告白>>,亦是在談論校園霸凌與教師復仇的問題:教師在結業式當天,發現女兒被殺害,從平日對學生的瞭解,推論出應該是學生所為,因此展開一連串的報復,這就是學校、教師、學生之間三者的關係。<<自由寫手的故事>>,是在闡述學校面對一群中輟的孩子,校方安排一位絕佳的老師古薇爾,以閱讀、寫作的教育方式帶起這個班級,這就是學校、教師、學生良性互動的關係。


新聞入題,正反立論

這次的寫作,若學生所提的是正面論述,應該提出這樣的關係是如何的好?希望可以繼續保持下去,做為未來施政、他校觀摩的依據,並感謝學校、鼓勵學校,可以維持彼此更和諧的關係; 若是採用負面的論述,也應該提出「不好」的原因為何?如何改善?以作為借鏡,避免重蹈覆徹。否則只是一味流於「批評」,並沒有實質的「建言」,反而更像是在發牢騷,將試卷做為情緒宣洩的出口。

這次作文的引導方式,雖然較近似於「公民」的範圍,也有老師認為這件時事發生的時間,不利於考生詳閱新聞內容; 然而,最後題幹描述的重點,是要學生以「自身的校園經驗」論述雙方之間的關係; 因此,對於新聞事件若掌握度不足,應該不致於影響考生的作答思路。這次的作文,延續去年「漂流木的獨白」,同為時事入題,今年相同的模式,也讓考生知道,新聞與寫作,兩者是有密不可分的「關係」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