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成語教學在聆聽作文上的運用

成語教學在聆聽作文上的運用

成語與作文是看似不相關,但卻又得相輔相成才有效益的語文形式; 若是單純只教成語,而沒有融入句子、文章當中,則顯得成語只是「枯燥、背誦」的知識而已; 若只是單純針對作文教學,而未將成語適時融入文章當中,也會讓文章毫無美感、韻味。有鑑於此,筆者試著將成語教學和聆聽作文結合為一,讓作文不但能跳脫傳統的命題、看圖、引導作文,而且更能「由聽到寫」,發揮創意,更有深度。
一、成語教學:成語教學是提昇國語文能力的其中一個捷徑; 目前教師常用的成語教學法約可分為五類:
(一)按筆劃依序教學:以成語首字的筆劃數,由少至多,每日列一個在黑板上,如一馬當先、七嘴八舌、山盟海誓…飛黃騰達、龍飛鳳舞。
(二)按難易度(使用率)依序教學:人山人海、一舉兩得、步步高昇…殺雞儆猴、投鼠忌器、沆瀣一氣。(依個年段有所不同)
(三)按類別依序教學:植物類(花言巧語、木已成舟、玉樹臨風)、動物類(馬到成功、雞犬相聞、虎頭蛇尾)、顏色類(黃粱一夢、青湯掛面、萬紫千紅)。
(四)成語書:以坊間出版的成語書作為教學。
(五)隨機教學:最常見的是在一篇文章、報章雜誌、課文中,發現成語並隨機教學。
其實,在眾多的成語教學方法中,沒有哪一種是最好或最不好的; 重要的是老師如何教學成語,以及學生是否願意學習; 只要能夠掌握成語教學的三原則:1、成語典故2、成語解釋3、成語運用之後,相信都能滿足成語教學的內涵。
二、聆聽作文:筆者針對聆聽作文所下的定義,是指「聆聽三種以上不同的聲音,藉以將聲音透過想像與連貫,轉化成文字,形成一篇文章」。因此,聆聽作文並非指聽完一段音樂或聽完一則故事,所寫下心得感想或大意。
然而,目前聆聽作文之所以不普及,乃是礙於「工程浩大」; 教師必須拿著錄音器材,蒐集數種不同的聲音,而且須以最清晰的方式播放出來,這對許多沒有影音設備的老師而言,是一大困難; 而廠商所附設的教材cd,則大多以影片或音樂為主(視覺、音樂性強,播放時間過長),亦不適宜用在作文上。最簡單的方式,即是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各種物品,製造出不同的聲音,讓學生自由想像。
三、教學方式:
(一)教師先播放一種聲音,讓孩子發揮想像力,說出是什麼聲音。
(二)學生自由發言,如下雨的聲音、水龍頭漏水的聲音、小明尿尿的聲音…。
(三)再播放第二種聲音,步驟同2。有些學生會推翻第一次的說法,因為第二種聲音讓他感覺到第一種聲音可以有更連貫的解釋。如:下雨過後,有青蛙出來唱歌; 水龍頭的水一直滴,結果媽媽大聲的斥責他; 小明尿尿後,又沖水的聲音。
(四)播放第三種聲音,再讓學生發言。
(五)試著將所想像的,串成一篇文章。
四、成語融入聆聽作文:當學生知道聆聽作文的方式之後,可以將成語運用在文章當中。成語可以運用在形容聲音、人物、動作、表情、結果上。成語的使用數量不限制,但是鼓勵學生多嘗試,可參考曾經學過的成語,加以應用; 程度較不好的學生,可以要求他們多加「形容詞」即可。
<範例一>
※原始文章:我聽到下雨的聲音,於是趕快把窗戶關上; 我靠在窗戶旁邊,看到有一隻青蛙在唱歌,過了不久,雨停了,青蛙的叫聲也停止了,卻來了一隻野狗在對著我叫。
※加入成語後的文章:剛才下起了傾盆大雨,嘩啦嘩啦的響個不停; 我急急忙忙地把窗戶關上; 我還看到一隻孤伶伶的青蛙,引吭高歌,在招呼同伴; 過了不久,雨停了,青蛙的聲音也無疾而終; 後來,就看到一隻被淋得落湯雞的野狗,一直對著我叫。
<範例二>
※原始文章:小弟弟的玩具不見了,他東找西找,可是還是找不到,最後媽媽生氣了,就把他臭罵一頓。
※加入成語後的文章:調皮搗蛋的小弟弟,他把玩具弄丟了,結果翻箱倒櫃的找,仍舊一無所獲; 後來不小心把箱子翻倒了,吵醒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媽媽,媽媽受不了,終於把弟弟罵得號啕大哭。
五、 教學省思:
(一)若試著要孩子在短文中加入「成語」,有時不免「為成語而成語」而顯得文章有點「怪」; 但是教學的目的,是讓孩子「習慣」運用成語,之後對於成語的掌握會更好。
(二)學生為了修改成語,也會重新將句子修改,並加入適當的形容詞; 這可以幫助孩子對句子更有敏感度,也有修改病句的能力。
(三)最初實施的時候,認為要寫出300字的作文並不難,但實際操作後,發現孩子會「侷限在聲音中」; 也就是沒有出現的聲音,就不敢寫進文章裡,最後導致字數不如預期; 但是寫作的「質」會提昇。
(四)發現學生的創意無窮。比方說:第一個聲音是「幾滴水滴的聲音」,孩子可以想成河流、小便、下雨,甚至還有湯從桌子滴到桌下的聲音、衣服沒有擰乾從晒衣竿上滴下來的聲音。這何嘗不是訓練孩子想像力的方式呢?
(五)課堂結束後,有個孩子向全班分享:「我知道瞎子是很辛苦的,因為他只能靠耳朵來辨別聲音。」機會教育過後,我告訴孩子:「生命教育」的意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