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最近在一場研討會提出研究報告指出,閱讀素養應納入課綱;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,可以培養學生如何學習的能力,才能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; 對此,筆者深表贊成,更想從領域與與評量方式來談淺見。
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「閱讀」就是「語文領域」的責任範圍; 但是,閱讀其實應該不限領域、時間、範圍。例如,當我們閱讀到體壇上所謂的「抓老鷹」、「完全打擊」、「XX隊大敗XX隊」,其實這些專門術語與標題的運用,就是閱讀與健體領域的結合; 若無法瞭解的話,可能會產生閱讀障礙; 又如許多學生抱怨數學應用題看不懂,又或者題目常出現的「承上題」、「若干」、「增加幾倍、增為原來的幾倍」、「加十分、加到十分」,其實也是考驗學生對於文字的理解,才能解題; 又如社會領域出現的專有名詞:「垂簾聽政」、「天子、太子、皇后、妃子」、「罰鍰、罰金、褫奪公權」; 或者近幾年火紅的專有名詞:「奈米、光纖、雲端計算、碳交易、碳足跡」; 種種不易理解的專有名詞,若沒有深入去理解,也勢必會造成閱讀障礙。
在評量上,目前絕大多的「閱讀測驗」,其實考得大多是選擇題,有八成可以不需理解文章內容,就可以正確解答; 或者測驗的項目是「注音、修辭、年代、人名」等和閱讀沒有重要關係的題目。若熟悉PIRLS及PISA閱讀測驗的,大概知道閱讀的高層次在於批判、分析、應用,而非從題目中「直接擷取」的訊息; 最好的方式,就是以「開放性問答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(非抄襲文章段落)來表達意見。
而閱讀也不應侷限於「書本」,許多的雜誌會提供一系列專題報導,或者報紙的時事、評論,甚至連閱讀廣告招牌(飛髮走絲代表理髮店)、閱讀歌詞、一句詩詞、影像,都是很好的閱讀訓練方式。
閱讀運動,已經是當前的全民運動,唯有良好的「學習閱讀」,才有可能達到「閱讀學習」的境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